凱發K8旗艦廳,凱發K8旗艦廳AG,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入口。4月18日,西南大學迎來辦學110週年華誕。西大師生秉承“學術校慶”的傳統,在各類學術報告交流中傳承治學精神,啟迪創新智慧。
“百年教師教育論壇會議”圍繞“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主題,共議教師教育創新發展新篇章;“百年農業科教論壇”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的農業科技教育改革與發展”主題,展望發展方向;“校慶院士校友系列報告會”,孟安明院士、包為民院士、向仲懷院士豔修少爺、袁隆平院士、吳明珠院士齊聚西南大學豔修少爺,給西大師生帶來了一場學術的盛宴。第20屆國際柑橘病毒學家組織會議、2016年中國地理編輯出版年會豔修少爺凱發K8娛樂、第三屆全國農業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研討會、2016年中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發展論壇等校內大小學術交流接連開展。
4月1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1953屆校友袁隆平,作了《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介紹了超級雜交水稻的進展情況以及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性。“水稻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凱發K8娛樂,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以稻米為主食,我們國家更是60%以上的人以稻米為主食,所以提高水稻的產量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袁隆平院士從研究超級雜交稻的目的和意義講起,深入淺出地講述了超級雜交稻目前的主要研究成就和進展。在講述水稻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時,袁院士作了形象的比喻:“水稻的形態,好比一個運動員,只是體型高大而不強壯,容易一推就倒。所以如何強身健體,就是水稻運動員需要努力的事。我們作為技術員,就是他們的健身教練”。39分鐘的學術報告講座沒有絲毫的枯燥感,全場掌聲達30餘次。“聽了袁隆平學長的學術報告,讓我在專業知識上收獲頗豐。在我們眼裡,袁隆平學長是科技巨星,也是我們終身學習的榜樣!”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農學專業一位同學激動地說。
17日下午3點40分,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向仲懷先生在西南大學的蠶學宮內,對蠶學發展歷史和研究蠶學等方面做了報告,報分為淵源、傳播、轉移、轉型、重建21世紀輝煌等幾個部分凱發K8娛樂,向在場師生充分講述了蠶桑業發展的古今。
濃鬱的學術氛圍,讓西大師生樂享其中。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老院長在聽完向仲懷院士“百年蠶桑”報告會後表示:“這次校慶學校精心安排的報告會很有意義,能夠激發學生對學術研究的熱情。校友中有長居海外的知名學者,有企業界人士,也有創業者,能帶給學生更宏觀的學術視野和對社會的理解。”
誠如老院長所說,育人為本應是校慶活動恪守的原則。大學是人才的培養基地豔修少爺,豐富多彩的講座可以繁榮校園文化,活躍學術氣氛,鼓勵理論研究和學術創新。而學術報告則是大學生開闊知識視野,發掘學術興趣和增強學術功底的第二通道,這對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意義重大。因為在學術報告和相關論壇這樣自由的空間裡,我們有機會和來自各個方面各個行業的人接觸,能從他們那裡聽到許多在校園中接觸不到的事情;有機會了解專家、學者們潛心研究的成果,聆聽他們的觀點和見解,見識他們學術人生的平凡與偉大;聽了某位成功人士的演講我們可能會熱血沸騰凱發K8娛樂,激發出創業的勇氣和信心……以上種種,都是學術交流帶給我們的收獲。它給予大家許相互交流,平等學習的機會,讓大學生有條件充分利用大學的有利條件,在各類學術報告中中開拓視野,獲取多方面信息的同時,也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調整目標凱發K8娛樂。
大學首先是一個學術機構,大學是學術的,學術性是大學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大學的組織形式、運營及管理都應圍繞大學文化這一核心,大學功能發揮主要是通過學術事務與活動實現的。曾被稱為歐洲大學之母的法國巴黎大學被時人引以為榮,當時學術界流行著一句經典:意大利人有教皇,日耳曼人有帝國,法蘭西人有大學。 所以一個大學必有其自己的文化,一個有較長歷史的大學,必有其傳統和精神。一個大學在其歷史上曾提出或出現的學術理念,是這個大學重要的精神資源,注意開發這些資源,詮釋、宣傳這些理念,對大學精神和文化的建設來說是一件具有根本性的工作。
一系列的學術交流活動是一種沉澱,是一種傳承,也是在校園裡播撒下學術的種子。學術交流是燈,照亮學術之路;是年輪,記錄著在這條道路上所有奮鬥的痕蹟;是蜂蜜凱發K8娛樂,鼓勵一代代為學術辛勤耕耘的師生。在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下才能激蕩出更為絢爛的火花,這就是學術交流的意義所在。
校慶之際的學術活動不是創新,而是回歸,是真正回到了學術為魂、育人為本的大學教育本義上。校慶種種活動,應以促進科學研究為中心。眾多的學術活動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校慶風景線,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培養研究興趣、提升學術修養的廣闊平台,為學校創造了加強人才培養豔修少爺、加深學科建設、提高科研實力、拓展國內外合作的機遇。學校以學術校慶為契機,正朝著“雙一流”大學的目標昂首邁進。